这件事,我们坚持了二十二年。
二十二年如一日
爱心滋润贫困学友心田
“五十助一”援助贫困学友活动是学校早在1996年发起的一项资助贫困学友的爱心工程,倡议广大师生每人每月志愿捐出1-5元钱资助贫困学友。2003年,学校团委将“五十助一”活动延伸成“五十助一 ——与希望同行”活动,通过挖掘社会资源,积极拓宽筹集资金渠道,努力形成社会各界共同救助我校贫困学生的长效机制。活动得到了从校领导到同学广泛参与,至今已有近20余万人次参加,累计捐款200余万,5000余名大学生受助。十多年来,“五十助一”这支接力棒一直在井冈学子中传递,帮助贫困学生克服困难,树立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信心,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精神。
五十助一具体是怎么做的?
1. 捐赠办法:各班同学按自愿的原则,到各班团支书处报名参加“五十助一”援助贫困学友活动。每学期按5个月计算,每生每月原则上捐1元,一次性交齐捐款5元,多捐不限。教职工每人原则上每月捐款5元,每学期25元,多捐不限。
2. 援助办法:家庭困难的同学可向学院团委提出申请,由班主任和学院团委书记签署意见,上报团委,然后确定援助对象名单及援助金额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3. 管理办法:团委、学生会成立“五十助一”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五十助一”活动的管理工作,建立“五十助一”捐助款专用帐本,团委指定专人负责,并定期向全校师生公布捐助款的收支使用情况。“五十助一”援助贫困学友活动的组织工作列为创“红旗团委”、“红旗团支部”活动的考评内容。
五十助一都有哪些成果?
从“五十助一”工程启动至如今的“与希望同行”,22年来,参与“五十助一”捐款的师生超过20万人次,募集资金200余万元,有5000多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
有的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却宁可自己手头紧一点,每年挤出十元钱奉献爱心;有的大学生由每月捐一元而逐渐变成每月捐二元、五元、甚至十元;校领导、中层干部和许多普通教师也深情携手“五十助一”,一次又一次捐出五十元、一百元。有的领导、教师还与个别特困生结成帮扶对子,资助从学生入学一直延续到学生毕业。少数受到“五十助一”资助的贫困生,又从资助款中拿出几元钱来再捐给“五十助一”工程。在这红土地上,师生与希望同行,用真情搭就连心桥。这些这不仅体现出浓浓的师生情、同学情,而且是井冈山精神中无私奉献精神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硕果。
“五十助一”开展以来,学校友爱的氛围更浓了,贫困生一入校就被浓浓的爱意包围。
学校也不断涌现许多令人感动的先进事迹
中文系曾有一名出身贫寒的大学生,他的学费是靠向亲友借贷筹集的,平时的生活费靠课余做家庭教师和学校安排的勤工助学来维持。自从他在《中国青年报》读到山西吕梁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先天性无臂女孩的凄惨故事后,那份牵挂便难以割舍,除多次去信以一名大哥的身份给予鼓励外,还不断寄去书籍和钱物。他一人的义举赢得了众多井冈学子的积极响应,短短几天内全院青年志愿者就为远方的残疾女孩捐款1300元,捐赠书刊文具百余件,寄赠贺卡100多张,给那颗孤寂的心以深深的慰籍。
2006年10月,我校人文学院的吴睿同学不幸患上了骨癌,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几乎击垮了一个本身就比较贫困的家庭。在得知吴睿同学的不幸遭遇后,校团委、学生会迅速行动起来,以“五十助一”的名义,向全校师生发出了救助吴睿同学的倡议,用爱心留住一个如花的生命。很快,一股“奉献爱心、救助吴睿”的捐款热潮在全校掀起,从学校领导到普通职工,从老师到学生,大家纷纷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有的同学为了筹集善款而四处收集拉罐卖钱,有的同学把自己在暑期打工攒下的血汗钱也如数捐了出来,几天内,募集资金4.08万元。
2007年6月,我校商学院林志秀突患白血病,一朵正嫣然绽放的花在疾病的折磨下即将枯萎。正是在“五十助一 ——与希望同行”的号召下,各学院同学慷慨解囊把平时的钱节省出来,数理学院一名勤工俭学者接到200元工资就立即到寝室把钱交到负责人手上。他说以前他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他应该把爱心传递出去。来自各学院近百名青年志愿者们还走出了校门,来到市区在步行街设立了近50个募捐箱。他们抱着募捐箱,足足站了3、4个小时,始终保持着端正的站姿,对每一位前来捐款的人深深地鞠躬,致以微笑。一股股的暖流逐渐汇集到一起,步行街上的清洁工从口袋里掏出钱来郑重地投进了募捐箱;一些大人牵着孩子来到募捐箱前献出他们的爱心。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奶奶也捐出了退休金,就这样几天内募集到资金4万元。
2009年初,工学院的郭益波同学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009年底、 2010年初,化学化工学院的张婷、人文学院的刘琴、商学院的陈清华和刘观桥四位同学分别不幸患上原发性肝癌、垂体瘤、胸膜炎和脑瘤的重症,苦苦挣扎时,又是“五十助一 ——与希望同行”爱的号召,全校师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浓浓真情演绎出人间大爱。
2013至2014年,共发起特殊捐款6次,捐款总额达32万元
通过捐助活动,全校学生凝聚起了积极乐观、传递爱心的正能量,贫困学生独立自强,懂得感恩回报,爱心接力不断延续。
学校政法学院11级社会工作专业的张旭升同学,在自己患有脑瘤,接受了全校师生爱心善款后刚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切除脑瘤的艰难条件下,还在接受后续治疗的他,毅然将师生捐给他的爱心善款中的2万元转捐给另一名患晚期淋巴瘤校友的王海涛同学,用感恩的情怀、奉献的精神演绎了一名当代大学生青春不悔之路。
正是在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学校不断涌现许多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先进集体。我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爱心社”已成为井冈老区乃至江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一大品牌。“爱心社”成立十五年间共组织集体志愿者行动上千余次,参加活动的社员达三万多人次,其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
2003年11月获得“全国社区青年志愿者先进单位”。
2005年8月“爱心社”以江西省排名第一被共青团中央、全国残联评为“全国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6年4月8日,江西新闻联播详细报道了我校爱心社十年如一日薪火传承献爱心的事迹,评价“爱心社”直接反映了青少年以为人民服务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的道德风貌。
这种十年如一日的社会公益活动,也是青少年直接参与构筑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社会弱势群体持久的关注和帮助,实际上也是青少年自身在心里健康和道德健康发展方面的一种自我实现。
“五十助一 ——与希望同行”活动的开展,不仅帮助贫困学生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了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信心,而且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精神,走出了一条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今年的五十助一活动也已开始,
希望广大师生能够积极参与,
为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献上一份爱心。
往期精彩回顾
JGSU
文字来源:校团委社会实践部(爱心社)
编辑:车涵静
责任编辑:娄文阳
井冈山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工作室
感谢您对井冈山大学官方微博、微信的关注。
欢迎提供文字、摄影、视频、漫画等。